导读:移动互联网并不会因为免费而大跃进,当前的免费服务到后来演变为收费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而构建一个“免费+增值服务”的良好生态,提供满足用户不同层次需求的“免费”和“收费”服务,就成了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必然选择。
百度的狼性彻底迸发,以至于祭出了免费的大旗。8月28日,百度地图突然宣布,原本收费30元的百度导航从即刻起全面永久免费,一下子让高德地图措手不及,随后,高德高航也宣布“高德导航免费了”,之前卖50元的地图免费白送。
一向“温文尔雅”的百度率先提出免费似乎让人有些错愕,甚至有些人认为百度今后还会在其他领域会采用相同的手法来进攻移动互联网。在此之前,导航应用一直是收费产品,短短的几小时内,导航与地图一步跨入免费时代。百度与高德免费之争犹如涟漪一般向行业扩散,可以预见,地图行业肯定是免费成主流,其他巨头和厂商能否玩得转这个行业,现在已经很难说。
这种做法屡试不爽。像之前闹得纷纷扰扰的微信收费、下载音乐收费引发的口水仗,从付费阅读引起的消费者抗议,到《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引发的关于电商征税的讨论,互联网收费的话题既是网络空间讨论的热点,也成为现实生活中普遍关注的话题。
“免费必死”,这是不少业内人士对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看法。不仅仅源自于价格不菲的流量,而是因为,用户可以“免费”享受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便捷服务,但无法保证服务品质;需要保证服务质量并获得增值服务的,就必须“收费”。
从现在的商业角度来看,低价的产品无法便利,便利的产品无法低价,很简单的例子就是,移动游戏受到逐利思想的主导,快进快出、现象级产品层出不穷,能够兼容低价和便利的产品屈指可数。而国内许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和产品,实际上并没有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包括BAT巨头在内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目前处在圈地阶段,平台化运作只是利用免费作为前期的战略,这背后是资本市场的运作,很多企业的目前是争取公司上市。
如果微信收费,那今天肯定不会发展到如此大的规模,而新浪微博商业化迟迟没有形成良好的局面,则是面对这用户体验与收费之间的博弈,这正如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刚开始冷水慢慢热水有了一个适应的过程也不至于挣扎。微信现今免费,在现在慢慢的推出付费规则,开通会员,表情收费,研发游戏、开放平台等,未来它肯定不会是像现在这样对用户完完全全的免费。
眼下炙手可热的手机游戏、安全软件,是最早实施免费的两个细化行业,不过,在免费之上,仍存在着许多的猫腻;而一直被看好的地图和导航服务,同样尚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虽然许多公司入驻这个行业,但用户很难给商家带来可观的实际收入,商家或广告主愿意为此付费的也很少;而移动电子商务同样如此,受手机屏幕大小的限制,商品展示效果不佳,在加上手机支付的体系尚未统一和建立起来,实物交易较难达成。
所以,移动互联网在免费与收费之间需要有个平衡,在免费的背后,总会有一些隐性的收费方式,无论这种方式是广告收入或者是用户支付,从长期来看,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的大趋势。也只有靠着“免费+增值模式”的发展方式,才能撑得起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没有收费做支撑的“免费服务”,是无法延续和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换句话说,前期用免费聚拢人气,在免费的基础上,通过提供更有保障的品质服务,在基础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更全面的功能应用,实现应用服务的“增值化”, 向潜在用户“收费”。
总而言之,移动互联网并不会因为免费而大跃进,当前的免费服务成为收费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而构建一个“免费+增值服务”的良好生态,提供满足用户不同层次需求的“免费”和“收费”服务,就成了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