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录制的由胡海泉跨界主持的《创业中国》节目中,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表示:"当年我跟徐小平和王强创办新东方时,都是北大出来的知识分子,容易发生知识分子之间的冲突。”从被互联网颠覆的压力到自己变身成为颠覆者,俞敏洪害怕错过这个行业巨变的时代。
2014年初,欢聚时代发布100教育,祭出免费大旗,宣布砸10亿元进军在线教育,当时诸多评论称新东方面临被革命危机。很快,俞敏洪便在演讲中做出回应,指出新东方商业模式必须做出改变,但并不畏惧互联网公司的挑战。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俞敏洪,自认为出身时机相对较差,文革结束时自己已16岁,从这之后才开始慢慢变的好起来。
从改革开放到92创业大潮,从互联网兴起到如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俞敏洪这一代人看着中国的成长与发展,也作为中坚力量参与其中,并从中受益。如今,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兴起,俞敏洪试图通过新东方变革以及新创办的洪泰基金,不让自己落后于这个时代。
没有所谓资本寒冬
对于当下的创业环境,俞敏洪认为并不存在所谓的“资本寒冬”,只是机构对创业项目的投资变得理性化,这反而是好事。
首先,“2VC”的项目可以歇菜了。“准创业者会更加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创业项目,如果他觉得融不到钱,会用更长的时间修炼自己。而不像原来一天要抛出几个内容不同的项目计划书。”
其次,好项目不担心找不到钱。“现在的中国,可以说是不差钱的时代,只不过是VC更谨慎了而已,找项目的耐心更大了,只要你的项目好,我们该出手时依然出手很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