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情况的通报》,公布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结果:截至2015年11月,各地区、各部门共开设政府网站84094个,其中,存在严重问题并关停上移的16049个,正在整改的1592个,正常运行的66453个。全国政府网站总体合格率为90.8%。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程度的持续提升,公众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其中,精准化的在线办事以及实时化的舆情应对等新需求的凸显,对各级政府网站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府网站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甚至“差评”不断——内容设置过于“模式化”已成通病,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发布不准确、咨询长期不回复、服务不实用的“四不”难题更是被公众诟病许久。加之部分政府网站的建设、维护成本动辄以百万元计,有的网站却沦为“昂贵的摆设”,造成巨大的公共资源浪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政府网站成为社会吐槽的对象。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经济界、产业界炙手可热的概念,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发展业态日渐深入社会各个领域。在“互联网+”时代,各级政府无疑应注重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政府网站建设,以公众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体验为导向,不断升级改造政府网站,用积极主动的姿态进行政务公开和舆论引导,实现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将权威性与服务性有机结合。建立常态化的保障机制、监管机制和问责机制,通过线上线下资源的融合,全面推动政务服务的优化转型。同时,政府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思维,创新政务服务体系,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畅通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将政府网站打造成信息共享与便民服务的新平台。
作为中国互联网事业版图中不可缺席的一部分,政府网站如何实现由“量多”到“质强”的飞跃式发展,成为“互联网+政务”有序推进的主要动力和重要平台,这考验着相关各方的智慧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