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于70年代初期,家世谈不上显赫,也算的上富裕人家。早年就读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后做过软件工程师、捣鼓过软硬件结合的买卖,靠炒股赚了点小钱并与1998年创立了腾讯,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腾讯旅程,他就是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另一个他,生于60年代中期,人生经历了3次高考,即使第三次高考也未达本科分数线,最终还是因为学校生源未满混进了杭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做过老师、办过翻译社、倒卖过药品。与1995年初次接触互联网,而后开始了互联网创业路,创办过中国黄页、做过技术外包,并与1999年集资创办了阿里巴巴,他就是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

一个是靠即时通信工具起家,靠增值服务、游戏变现的企鹅王国。另一个是靠网上贸易起家,靠向卖家收取服务费变现的阿里帝国。把这两家公司放在一起,除了都是互联网企业、都姓马外,基本没有共性了。
但是,近日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并且远隔千里的互联网公司居然要“开战”了,马云更是声称“要将马化腾的企鹅集团打回南极去”。
不久后,阿里接连推出了即时通信工具来往、手游联运平台,剑指腾讯主营业务,摆出一副誓与腾讯死磕到底的姿态。更有人称马云开始布局安全软件领域、智能硬件领域,总之各种可以吞噬互联网流量的入口马云都会去做。
阿里、腾讯围城之困
从阿里近几年的布局来看,它已经不再是一家简单的电商企业、电商平台了,而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互联网企业。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企业?峰哥给互联网企业的定义是“媒体”,它可能是一个工具,也可能是一份报纸,总之用户使用它的频率会很高,它可以快速向用户传递信息。
所以我们看到的,无论是阿里团队创造的一淘、淘网址、淘应用、浏览器、支付宝等,还是其外部投资的虾米音乐、新浪微博、快的打车,甚至是高德地图、陌陌等,这些都是阿里的“媒体”。这些业务可以不赚钱,但是必须要圈住用户,然后阿里再将自己的业务与其融合,或者说将这些媒体进行商业化,其最终目的是收入。
当然了,商业化的方式也不仅仅局限于电商,游戏、广告、信息服务也可以,所以阿里做游戏也就不奇怪了,这非常符合互联网公司流量价值最大化的指导思想。
如果把“互联网媒体”比喻成一座城,商业化的方式比喻成城外的商圈。
那么,以前的阿里就是城外的一个商圈,类似与远郊的购物中心,阿里有免费大巴为商家接送顾客,有自己的商业地产,主要靠向商家收取大巴服务费、摊位费盈利。
但是随着交通越发拥堵(电商平台越来越多)、汽油费用越来越越高(流量成本),阿里现在不得不考虑搭建一个自己的城,让其商圈、城市形成一个闭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另一方面,城内的腾讯现在也开始着手搭建自己的零售商圈了,这严重威胁到了阿里的根基。试想城内如果有了购物的商圈,顾客何必做大巴去远郊进行购物呢?
所以阿里唯一的出路就是搭建一个城,将自己的商圈转移到城内,然后再从腾讯城市拉人(用户)到自己的城市生活,毕竟现在大部分人还是住在腾讯的城市内的。
围城的背后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做工具的腾讯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电商,做电商、支付的阿里大力发展移动工具,各入对方腹地的背后为的还是拥有近万亿的移动支付与移动电商市场。
其实早前,阿里曾多次尝试去撬动线下的大市场。如早期收购的口碑,以及因政策问题关闭的POS计划,加上近期力推的淘宝点点、投资的快的打车等均指向线下消费市场,培养线下用户对支付宝的使用习惯与依赖性。如果这样的用户习惯一旦形成,后果则无法想象,因为这是真的颠覆,颠覆了人们对钱包、对资金的概念,试想以后消费只用支付宝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而腾讯在移动电商、支付领域凭借其微信也实现了一次逆袭,短短数月内微信支付俘获了2000万用户,且以每天20万新增用户的速度增加。针对线下商家领域,微信也有微生活、微信支付应对。加上微信产品自带的“关系”特性,对线下商家也是一种CRM的补缺。再加上微信其庞大的用户基数,用户使用频率,都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腾讯在移动电商的地位了。
总之,这场大战才刚刚开始,越往后会越精彩,阿里往后会疯狂收购,腾讯会集中火力,鹿死谁手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峰哥预测今年移动电商的补贴会很多,这对用户而言会是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