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获取所需服务的重要渠道,其平台化的发展趋势已俨然成为互联网企业统整合内、外部资源,主导产业链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互联网大佬们的移动战略中不难发现,他们无疑不是在应用平台化战略上进行着“大刀阔斧”的变革。
平台战略的精髓在于,在于打造一个全面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然而,大佬们的移动平台战略却并不“完美”。
动手快、推进狠,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毫不迟疑。微信的用户规模与商业化的日渐清晰,使腾讯成为目前为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唯一宠儿。微信打破了腾讯过去以游戏、广告和增值服务摸的盈利形式,实现了以购物、支付、游戏等生活服务以及企业、媒体、甚至个人公众账号为主的移动平台化商业变现模式,承担着带动整个腾讯产业链向移动互联网领域纵深发展的重任。
诚然,在微信基础上衍生出的腾讯移动平台战略涵盖了最广泛的用户基础,足够接地气,平台技术构架并不完善。不难发现,微信商城为呈现给用户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网页页面,用户不能根据自己喜好来搜索、选择真正想要的物品,只能成为被动接受者,用户不能切实体验到购物的方便、快捷性,反而感觉到更多的是浓重的广告嫌疑。另外,微信所谓的“互动游戏平台”除了过去被玩坏的“打飞机”是真正建立在微信平台上外,其他的天天系列游戏均需要用户在AppStore内进一步下载。同时,纵观微信的一系列游戏种类,仍未跳出腾讯出生时就携带的“模仿”这一命运桎梏。
尽管微信庞大用户基数为腾讯的移动战略营造出了极高的声势,然而,其本身技术瓶颈以及与腾讯其他产品平台的冲突等因素却难以忽视。
在百度的逻辑中,搜索和技术是核心中的核心。殊不知,这一搜索巨擘却也有过黯淡的经历:股票遭抛售,声势一落千丈,这则归咎于百度移动平台战略的迟缓。通过豪掷23亿获得的移动应用分发平台—“91无线”和移动视频平台—PPS,百度的确成功扳回一局,然而却偏离了其核心业务—搜索。
诚然,收购91无线后,百度占据了App分发平台的入口,但其业务模式和收入上仍要面临一定的压力。目前为止,百度的盈利来源依然是复制PC端的辉煌,但移动搜索与PC搜索有着本质的不同。众所周知,搜索引擎在移动端的地位正在被逐渐弱化:绝大部分的移动搜索行为跟某个应用关联起来,并融入到一定的场景中,百度的移动搜索战略欠缺了很多声势;而百度知道、贴吧、百科等各个独立移动应用产品线的细分,更是削弱其搜索的核心竞争力。
虽然百度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等领域也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但这些离大众暂时有些遥远,仍需要时间以及市场的培育。
阿里巴巴移动平台战略的天然缺陷—移动端不能有效增加电商销量,是无法避免的。但即便如此,为用户提供移动购物平台,培养其移动购物的习惯,也是不能避免的。阿里巴巴开发了移动版支付、淘宝、旺旺等,发展很快,但在用户量级上与腾讯微信等产品相比差了一个档次。于是为缓解在移动端的忧虑,阿里巴巴通过一系列的投资并购目前已横跨深交和和生活服务类领域:丁丁、美团、陌陌、新浪微博、高德地图,还有来往。
仔细审视后不难发现,阿里巴巴的移动“策略”,根本称不上是“平台战略”,新浪微博曾经如此庞大的产品,却只能当作淘宝的“引流器”。阿里巴巴仅仅通过一系列的投资并购抬高了一定的声势,但“投资者”的角色难以改变,能够确保的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的经济利益。阿里巴巴在移动端一直处于劣势。
虽然目前移动平台的战争已经够激烈了,但中搜凭借搜悦“移动个人门户”依旧挺身加入了平台战略的红海中。未来,移动平台战略或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但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传统互联网公司,这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