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搜狐、网易、腾讯,这四大门户始终占据着互联网喉舌的地位,使以维护国家“意识形态”为重的中央媒体,尽管孤守着传播的制高点,却已无法维持既往的统治力。
有好事者说:“央视今天的被动无疑有多层次的原因:传统媒体在这个时代普遍遇到的问题、体制固若金汤的问题、意识形态对央视管理尤为严格的问题、日子太好过以至于危机感缺失的问题、人多了队伍不好带的问题……像这世上绝大多数悲剧一样,悲剧之最悲并不在于美好被毁坏,而是在于,当一件曾经美好、强大的事物被日渐毁蚀时,无人宣称对此负责,而后人似乎也无法归咎于单一的某人或某一方面 。”
如何反攻互联网这块大陆,成了央视最核心的命题。
2009-2010垄断资源,以暴制暴
央视首先想到的是垄断,而最核心的则在于版权。而对于自身权威性无比自信的央视,自然而然的走上了媒体互联网化的道路,央视旗下的中国网络电视台于2009年12月27日夜间正式上线。
央视凭借着既有的品牌优势,其网站初期的发展还算平顺,但在整体运营策略上,并没有大胆敞开怀抱,2010年世界杯CNTV的独家垄断将这一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凭借世界杯的直播垄断权,CNTV品牌在网络上获得了较大的曝光度,但遗憾的是,短期的爆棚并未换来长期的红利,世界杯之后的流量下滑在所难免。
在信息共享的互联网时代,借助垄断地位以暴制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随后,封闭的央视在互联网平台开始融入更多合作伙伴联合运营一些产业化频道。
2011-2012真正的开放始于社会化媒体
在饭否的前车之鉴后,微博火了。随后各大官方机构逐步以入住“微博”、“微信”为己任,其中“人民日报”和胡锡进在微博上的“调皮”所获得的正反馈,更引起了主流官方媒体的兴趣。
2012年3月7日16点21分,对“敬一丹 ‘当好代表,做好节目’新浪微访谈”这条微博的转发,成了目前微博上可记载的@央视新闻 的第一条微博,随后的一年半间,1070万的粉丝积累也成了央视最宝贵的资源。
与其拒绝变化,不如拥抱变化。与其在信息这条高速路上,横加阻拦,不如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快车道,毕竟影响力依然在那里。
2013年反攻移动互联网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转身慢半步,已是一光年的距离。眼看着网易搜狐新闻客户端过亿的装机量,耳边新闻联播主题曲播放的声音愈发让人觉得“悲怆”。
不过最近有些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在可考证的新闻类客户端下载排名中(360手机助手数据),央视新闻居然以273万的下载量悄悄地超过了新浪新闻的264万,虽然与网易、搜狐、腾讯仍有较大差距,但这多少向市场证明了,官方声音的力量还依然汹涌澎湃。
虽然,安装量上有一些亮点,但2013年7月23日才发布的这款产品,已经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红利期,如何低成本获得用户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痛。
作为后来者,进行差异化竞争,才是出路,除了既有的新闻联播等权威声音外,央视新闻客户端产品上似乎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在产品架构上,在新版本的首页和直播页面中,用户会发现有个“听电视”的按钮,点击开始CCTV13的音频直播。其官方的理论是:“音频直播不但流量消耗小,更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听新闻的需求。”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产品架构上所作出的努力,似乎也印证了央视在新媒体领域的野心。
在内容层面,众所周知,互联网界,“记者”是一个有资质门槛的身份,特别是在社会新闻层面,转载成了门户的唯一选择;与之不同的是,央视依靠庞大的记者团队,在内容原创度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并且通过移动互联网新媒体二次挖掘电视资源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央视新闻客户端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的逐步提升,更多知名主持人、记者,也开始在新媒体平台发声,如果说公众平台的自媒体人正在努力表达和拓展自己的影响力,那么央视新闻或多或少也有了一些影子。
作为传统电视媒体的代表,错过了互联网的浪潮后,能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寻找到新的支点?“听电视”这一产品理念是否能真正成为核心竞争力还需要市场的验证,但出发点已多少有了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