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已过,国庆近在咫尺,各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假期优惠促销活动,钓鱼网站也从中觅得下放“诱饵”的好时机。不少消费者反映,在网购月饼等物品时不小心“上钩”钓鱼网站,损失了钱财且无处追索。据中国反钓鱼联盟网站联盟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联盟本月已累计认定并处钓鱼网站为1100个左右,其中食品、烟酒等中秋礼品是钓鱼网站泛滥的重灾区。
小长假钓鱼网站频出没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月饼、大闸蟹等假日礼品的销售战从实体店延伸到互联网上。大量的购物需求催生了网购的“假期效应”。当正规企业准备趁机大干一场的时候,钓鱼网站也瞅准了时机浑水摸鱼。
钓鱼网站下“诱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在网站上事先设置好木马病毒,使网民在购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被套走了银行帐号、密码等重要信息;有的是仿冒知名食品网站,利用团购“超低价”吸引网民“上钩”,待网民付完款后,便逃之夭夭;还有一些是将钓鱼网站与电话诈骗结合起来,先是利用网站骗取网民的手机号等重要信息,然后再电话联系消费者,借口信息有误,诱骗网民直接转帐到自己的私人账户。
互联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中秋、国庆小长假食品类钓鱼网站呈现四大特点:一是钓鱼网站大多瞄准月饼、大闸蟹等时令性食品;二是多以“秒杀”、“超低价”、“限量限时抢购”等手段吸引眼球;三是仿冒对象多为知名食品类企业;四是网站仿真度极高,普通用户难以辨别真伪。
钓鱼网站缘何屡现不止?
钓鱼网站能盗取消费者银行账户、手机号码等重要信息,越来越多的网民深受其害。那么,钓鱼网站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首先,行骗成本低廉。据了解,要建一个团购网,最低100元就能解决。用60元买个域名和空间,30元买套团购网站源代码,至于网站模板则更简单了,这些统统加起来花费不超过100元。而且,在钓鱼网站被安全公司拦截后,“钓鱼者”可很快将网页内容切换到另一个域名继续诈骗。
其次,迎合了网民贪小便宜的心理。钓鱼网站可通过盗取用户重要信息,从正规网站直接提走网民钱财。而盗取用户信息的难度也较小,只需伪装成知名电商,打出“超低价”标签,自然吸引许多网民“上钩”。当网民输入账号和密码登陆,系统会告诉他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在此过程中,钓鱼网站早就记录下这些信息,而后从正规渠道提走网民卡里的全部钱财。
此外,互联网消费有效的监管缺失为钓鱼网站提供了生存土壤。
亟需健全网络消费防钓机制
面对日益猖獗的银行类钓鱼网站,实施“可信网站”验证已成电商和银行业的共识。研究表明,钓鱼网站数量与“可信网站”验证数量呈“负相关效应”。完成“可信网站”验证的正规商越多,此类钓鱼网站减少得就越多。
从电商企业的角度来看,钓鱼网站疯狂“套牌”行骗,使消费者对正规企业、正规网站的“诚信”产生质疑,严重影响了正规网站的品牌美誉度,束缚住他们前进的手脚。因此,实施“可信网站”验证升级是正规电商最可行、最便捷的应对举措。互联网安全专家表示,“可信网站”能亮出企业正规资质或真实身份,网民可随时点击标识查看该网站的各种真实信息,随时核验网站真伪,让网民消费起来更放心,在他们心目中建立信任基础。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需提高自我防范意识。一方面,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不贪小便宜。另一方面,要优先选择已实施“可信网站”验证的网站。网民在网购时,一定要核验网站是否有“可信网站”等第三方认证标识,尽量选择可信网站进行交易。
根除钓鱼网站乱象,根本的还是要从监管层面着手。钓鱼网站疯狂行骗是因为我国宏观法律环境不完善,缺少专门性的防范网络诈骗的法律。监管部门执法不充分,许多假冒网站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处理。而在法律上,刑法中的诈骗罪条款可适用大多数网络诈骗。同时,也应研究出台针对钓鱼网站等的相关法规。打击和防范包括网络诈骗在内的一切网络犯罪,需要政府各部门群策群力,各位阶法律法规协同配合,尤其是制订和完善适应网络时代新的罪情变化的法律法规。 |